三尺讲台育桃李,一面锦旗映初心。新学期伊始,沈阳大学理学院迎来了一位满怀感激之情的特殊家长,她专程前来为理学院辅导员于颖老师敬赠一面锦旗,锦旗上“疼爱无微不至,关怀教导有方”几个字是对一个辅导员16年的最美诠释。辅导员这一岗位,占据了于颖职业生涯的大半旅程。从青年到中年,16载砥砺深耕,与琅琅书声相伴相行,同青春少年携手并肩。16年,是一届又一届学子的青春岁月,也是她努力奋斗的峥嵘年华,更是年过不惑仍然奋斗在辅导员工作一线的初心坚守。

勤勉尽责,守护学生成长点滴
从晨光熹微到夜幕深沉,校园里总能看到于颖忙碌的身影。曾经有一位怀揣化学梦想的学生,在考研的十字路口徘徊迷茫。于颖敏锐地捕捉到这位学生扎实的数学功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一番深入的探讨与规划,为他指引了一条新的道路——报考建筑类院校的材料化学专业。备考的日子里,于颖如影随形,用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支持,为他保驾护航。最终,这位学生如愿以偿,成功考入理想学府,如今已在繁华的上海市站稳脚跟,事业蒸蒸日上。并非每位学子的职业道路都能一帆风顺。即便在学子们毕业后,于颖依然心系他们的成长,不断鼓励他们勇往直前,追逐梦想。一位毕业生在求职路上遭遇挫折,失业的阴霾让她倍感苦恼。于颖耐心倾听,与她促膝长谈,共同分析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最终,这位学生凭借不懈的努力,成功考入中国邮政,开启了她职业生涯的新篇章。当于颖亲手为学生邮寄协议书时,内心满是激动与欣慰,那份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从考编座谈的悉心指导,到考研路上的坚定助力;从一对一规划未来的深度对话,到日常相处中的无缝融合,她犹如一位匠心独运的画家,为数百名学子精心勾勒他们的人生蓝图。毕业季对于颖而言,是尤为繁忙且充满温情的时光。她细致入微地分析考研动态,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指导策略,确保他们在人生的关键节点上能够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并多次邀请优秀校友、沈阳市各个中小学的优秀教师返校交流,让学生提前了解职场需求,提升就业竞争力。当“沈阳高校优秀辅导员”“沈阳市优秀共青团干部”“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等十余项荣誉接踵而至,最让她珍视的却是学生们发来的那句“也许在若干年后,当您白发苍苍,我也皱纹满面时,我依然可以握住您的手,对您说一声谢谢。”这份质朴的认可,正是对她勤勉尽责的最美注解。


爱心陪伴,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2025年3月的那面锦旗,揭开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面对家庭变故、母亲重病的学生家庭,于颖化身“临时家长”,既以专业心理疏导帮助母亲重燃希望,又化身“学业督导员”关注学生成长。寝室沟通、学习搭档、家庭关系、未来规划,这种“既解困又护心”的帮扶智慧,让受助学生在尊严中感受温暖。

面对学业困境学生,她联动家校组建专项帮扶团队,全年无休跟进督导,助其攻克20余门课程;为突破考研瓶颈,她四处奔走对接资源,鼓励学生敢想敢干,终获佳绩;寒来暑往坚持自掏腰包为学生干部赠书充电,扉页寄语浸润期待;危急时刻总见她的身影——深夜急诊室彻夜陪护、寒冬诊楼外五小时守望、为白血病学生发起校内外爱心接力。那些跨越山海的家访足迹,那些垫付的医保费、诊治费、重修费,都在诉说着这位师者"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深情。


独具匠心,创新团队管理模式
“独行快,众行远”,这是于颖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长期陪伴在学生身边的教育工作者,她将多年的经验总结凝练,不遗余力地推进传帮带工作。在于颖的引领下,六位年轻辅导员心怀育人热忱,团队内部既呈现锐意进取的“雁阵效应”,又形成默契补位的协作生态。他们既传承前辈精神内核,又敢于突破创新,在岗位联动中彼此支撑,在挑战攻坚时主动补位,以和谐共生的团队氛围凝聚成长动能,在协作共进中完成从生力军到中坚力量的蜕变升华。他们共同承担了包括央视龙年春晚、央视秋晚、辽宁省暨沈阳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升国旗仪式、大东区全民运动会开幕式以及沈阳大学第五次党代会在内的20余项校内外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展现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和服务精神。因此,团队荣获了沈阳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组织、沈阳大学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以及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等多项荣誉称号,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认可。在学院深化落实“青蓝工程”的过程中,于颖也和其他优秀教师一道,助力培养更多具备爱心、责任心与专业素养的年轻教师,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当锦旗“情系学子,无私奉献”高悬办公室时,于颖正带着团队研讨新学期的“全学段生涯养成教育体系 ”,通过“校友话成长”“专业认知实践”“考研启航计划”等载体,绘制师范生“认知-实践-发展”的生涯发展同心圆。从经济援助到精神赋能,从学业指导到职业启航,形成“解困-育人-成才”的闭环链条,让教育温度直抵人心。窗外的桃花含苞待放,正如她始终坚信的教育真谛:每个学生都是一粒独特的种子,只要用心浇灌,终将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无论岁月流转的学子跨越山海倾诉成长硕果,还是青涩的新手班主任面对挑战寻求指引,于颖始终以倾听者的姿态给予凝练总结、温暖托举与长情守护。从“于老师”“于姐”到“于妈”,称呼的改变见证着教育的温度;从普通辅导员到省级年度人物提名,身份的不断丰富诠释着坚守的力量。在于颖看来,教育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日复一日用真心换真心的修行。这份修行,仍在继续。